评级与纸币藏品的价格没有任何关系?
关系可大了币交易价格。眼下,一张普通号码的折光潜影1角纸币,PMG评级后达到70E★等级的,至少要价75000元以上,身价暴涨75倍多,还没人肯卖出!如是裸币,只卖1000元。
最近币交易价格,有人留言说:“评级是商业行为,对纸币藏品的价格,也没有任何关系!” 这也太逗了吧?缺常识!
一、缺少收藏经济常识币交易价格。“商业行为”与“价格”,本是一对孪生兄弟。评级的纸币藏品没价格?他就拍拍脑门,硬说人家亲兄弟俩是无关的,好笑。
二、缺少收藏市场常识币交易价格。珍稀的纸币藏品,把裸币评级后,达到了大家乐于接受的分数等级,价格提升幅度相当可观。市场行情的繁多事例,就摆在那儿,而他的选择:无视。
三、缺少收藏评级常识币交易价格。纯粹鉴赏的收藏也好,买卖增值的收藏也罢,都涉及“藏品”2 个字。纸币藏品经过评级后,有了壳子的密封、保护,更利于长久保存,能够保持品相及其价值的稳定,提升欣赏性和价格空间的呀!
何况,自己没有的藏品,又想收藏,他不能造假,自个儿去印几张画几张出来吧?必须去外边买!特别是买珍稀的裸币,一旦遭遇纸币的真假、品相问题,将损失惨重币交易价格。买评级币,真假基本放心,品相基本有数,不更好吗?他大概是:没想过!
四、缺少收藏思维常识币交易价格。评级,既然是对纸币进行真假鉴别、品相等级评定的专业结论和包装、保护的专业行为,就必然与利用评级的纸币藏品买卖来增值的“商业行为”频繁关联,就都与“价格”密切相关。小学生可以懂,他却没搞清楚,这思维:没逻辑。
试想,评级机构收取你的费用,不是“价格”又是什么?纸币藏品通过评级而提升的附加价值(下降的亏损价值),不用“价格”去衡量,又怎么体现?纸币藏品,没有商业交换及其“价格”,根本无法套现和计算盈亏币交易价格。
五、缺少收藏实践常识币交易价格。他既说“评级是商业行为”,又说“对纸币藏品的价格,没有任何关系”,那么,为啥现在的裸币不好卖,相对价格低?为啥评级币的价格高,而70-69-68-67-66-65-64等不同分数等级的评级币,每一档的市价又都有差距,甚至价差悬殊呢?摆明了他缺少实践,不顾事实:瞎扯。
纸币收藏与评级,都要常识币交易价格。看问题时缺常识,难免片面化、绝对化,下结论时随意、硬着来,这不正是时下有些人常犯的通病吗?
评论